背景
8月10日,環保部等五部委發布《進口廢物管理目錄》(2017年)的公告,明確規定除了工業源類再生PET能進口外,其他再生PET被列入禁止進口行列。但和市場預期略不同的是,該公告自2017年12月31日開始執行,并非前期所傳聞的自9月份執行。
但8月22日,環保部召開座談會,提及要注銷或撤銷一批固廢進口許可證,并且在近日陸續有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企業已經收到通知,要求相關企業做好進口廢物“減存量”工作——根據前期普查情況,以及企業違法情況嚴重情況不一,注銷進口企業尚未使用的進口固廢許可證(簡單的說,根據違法情況不同,即使企業仍有進口批文未使用完,后期也不允許再進口了,或者違法不太嚴重的原則上可以保留余量的50~60%)。
對原生聚酯的影響
從目前原生和再生相關產品的價差看,多數品種的價差基本上已經處于近五年以來的低位,市場各產品的消費轉移也已經在小范圍、少量的發生。如市場上部分再生化纖廠開始采購原生的半光切片(目前市場上高端再生PET價格已經超過原生PET切片),使用再生長絲和再生短纖的工廠,開始試探性,逐步采購原生聚酯產品??梢哉f再生聚酯行業的變革,將給原生聚酯帶來明確的消費利好:
短期看:
政策的變化,導致筆者在之前的文章《大局已定:再生PET進口政策落地,如何解讀!》中對未來再生PET的進口量的預計也將發生較大調整:盡管根據今年第一到第十一批批文,環保部審核通過的再生PET總量為257.5萬噸,1-7月份國內總的再生PET進口量156萬噸計算,目前剩余批文略超100萬噸。但是根據上述政策,預計接下來再生PET的每月進口量將快速萎縮(7月份進口量環比減少32%,同比減少25%),全年預估總的進口量在190萬噸左右,預計比去年進口量減少70多萬噸。而下半年的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將減少90萬噸左右。
部分的原料短缺,使得目前再生化纖廠除了加強國內采購外,一部分工廠開始轉作切片紡產品,或者采購切片混合再生PET一起使用。同時部分使用再生長絲和再生短纖的下游工廠,開始試探性,逐步采購原生聚酯產品。據不完全統計,自8月份以來,從再生改用原生的量,大概評估在2~3萬噸左右,預計約占8月原生聚酯產量的千分之7左右。但是隨著后期旺季不斷來臨,以及再生PET進口愈發收緊,預計再生轉用原生的量將繼續加強。接下來的時間內,預計對原生的需求增量會達到1%甚至以上。但是由于6~7月份漲價期間,再生下游或者貿易商對部分產品(如中空短纖)有囤貨動作,所以全年預估總的需求轉移量大概在30~35萬噸左右。若按照2016年聚酯3200萬噸的表觀消費量計,此部分將對原生聚酯全年消費量帶來1%左右的增長。
明年來看:
原料端看: 2016年全國通過各渠道共進口再生PET 264萬噸。其中工業源頭再生PET和造粒后的再生粒子占比相當少。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嚴格執行,并且不通過其他途徑或者方式進口,有可能意味著2018年國內再生PET的進口量僅在20-30萬噸,意味著再生PET的供應量會縮減230萬噸左右。
而這部分原料補充,可以想到的是國內回收率回升,廢舊服裝等途徑回收量增加、原生聚酯下腳料增加等。前兩項,在目前國內系統不完善,以及稅票提供不完善、廢舊服裝處理技術不完善等限制,短時間內較難有大幅度提升。原生聚酯下腳料方面將取決于原生聚酯產量的增長情況。所以綜合原料供應的增減情況,如果保持明年再生化纖產量不變,可能會帶來200萬噸左右的聚酯切片的需求。
需求端看:
根據各產品在再生PET中的采購話語權,以及再生化纖各品種和原生化纖個品種的產量對比情況看:
再生長絲未來受到的沖擊,由于目前再生長絲的產能發展晚,且產能規模小,市場的話語權小,且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和原生聚酯價格的對比中,該產品將受到明顯的沖擊。
其次,再生棉型短纖,特別是中高端產品,更容易受到原生滌綸短纖的沖擊,這方面市場主要集中在江浙、河北、川渝等地,山東、福建、廣東等也有分布。如果原生聚酯短纖價格繼續低位,將會明顯擠占此部分市場。
而中空短纖,由于再生中空短纖產量遠高于原生中空短纖,在價格方面更具有話語權和主動權,所以較于其他品種,消化成本抬升的能力更強些。加上目前原生中空短纖的產能富裕并不多,原生中空短纖要搶占再生中空市場,也需要新產能投擴之后。
所以,綜合評估再生化纖的相關替代性,以及再生化纖產品,同時再考慮都使用原生聚酯產品后,成本上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下游的需求(比如部分再生紗或者面料,本就是以低價來出口的,當價格上升后,此部分量可能會轉移至國外)。需求端看,再生聚酯轉移至原生聚酯,會給原生聚酯帶來130~150萬噸左右的需求增長。
綜合原料端和需求端兩方面看,再生政策的大變革可能會對原生聚酯帶來150~170萬噸左右的需求增長。按照2017年預估的3960萬噸的聚酯產量來看,預計2018年只再生聚酯方面,將帶來4%的增長率。同時對PTA和MEG將分別帶來近140萬和55萬噸的需求增長。
電話:0573-86188888
郵件:haili@zjhai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