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嘉興日報9版“財智圈“以”有智慧 有遠見 更有執行力,優秀禾商方光明為謀“一域”而更謀全局”為題,整版報道公司董事長方光明做大資源循環產業,爭當綠色環保衛士的創業經歷。
方光明:為謀“一域”而更謀全局
今年4月份,2020年海鹽縣“415”工業大會召開,在此次大會上,浙江海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方光明榮獲2019年度優秀企業家,這也是對方光明最好的褒獎。
那么,何為優秀企業家?在方光明看來,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當艱難困苦來襲,應迎難而上,勇敢面對;要跟得上時代潮流發展,帶領企業瞄定航向并牢牢把握每一個機遇;更要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踐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一路走來,方光明的創業史就是一部奮斗史,而對于優秀企業家的定義,他說到了并且也真正做到了。
投身改革開放熱潮
書寫創業創新人生
1992年,方光明雖然只有26歲,但他卻敏銳地嗅到了時代發展的氣息,并且開始“蠢蠢欲動”了。
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掀起一股全民經商潮,在這一時代的創業者中,誕生了俞敏洪、郭廣昌、王傳福等后來的業界大佬,而他們所領導的企業,也逐漸成長為奠定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基石。
當時,方光明拿著家中所有的積蓄創辦了海鹽港龍玩具廠,同年12月,他與一家香港公司合作創立中港合資企業嘉興海利玩具有限公司,至此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更讓方光明感到欣喜的是,憑借合資企業享有的自營進出口權,他建立的海利玩具公司投產第二年就成為全縣出口創匯的龍頭企業。
可是,沒有一個企業能隨隨便便成功。原來,玩具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其投資小、易模仿的特點,讓海鹽縣內的玩具廠數量在短短三年間增加到了十幾家,而隨著惡性競爭的日益加劇,方光明和他的企業陷入了生存危機。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方光明經過對產品成本結構的分析,他發現填充PP棉占到生產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當時的PP棉全部仰仗進口,如果將依賴進口的填充棉改為國內生產,就能大大降低玩具的成本挽救企業,而方光明很快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
三年之后,方光明兼并收購了海鹽一家鄉鎮企業,隨后,與韓國的一家企業合作生產毛絨玩具填充棉,不僅可以提供給自己的玩具廠,還供應給國內的其他玩具制造企業,而到了1996年下半年,海鹽周邊大量的玩具企業被淘汰,而海利玩具出口額卻從剛開始的二三十萬美金,達到了700多萬美金,企業員工從最開始的50人增加到500多人,海利玩具成為嘉興市十大出口創匯企業之一。
智者善發現機會并抓住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方光明在挽救玩具產業投入到短纖行業時,在密集的化纖設備中發現了變頻器這個設備,而當時變頻器同樣100%依賴進口,不僅價格高得驚人,而且維修及售后服務也很不方便,一旦出現問題,又不太好修,為此,方光明當機立斷開始了研發變頻器的嘗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此后,方光明成功研制出“海利普”變頻器并成立了浙江海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而為了讓企業有更好地發展,他將海利電子的股權轉讓給行業翹楚丹麥丹佛斯公司,實現“以企招企”,最終,海利玩具生產的網娃系列毛絨玩具大獲成功。
做大資源循環產業
爭當綠色環保衛士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環保理念深入人心,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型企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而此前的海利集團走的是一條傳統產業之路,在方光明看來,企業必須求新求變才能發展下去。
2008年,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遭受巨大沖擊,而海利集團的化纖產業出現需求疲軟、原材料大幅上漲等難題,利潤大幅縮水,就在那年秋天,方光明組織化纖行業的技術骨干成立了一支再生聚酯研發團隊,并用兩年時間成功研發出利用廢舊聚酯瓶直紡再生長絲技術,將原本是垃圾被人丟棄的廢舊聚酯瓶作為紡絲原料“變廢為寶”,實現20個500mL的可樂瓶制作成一件上衣的長絲量,50個2L的可樂瓶制作成1平方米地毯的長絲量,徹底顛覆了傳統化纖行業,從原來的資源消耗型轉型為資源再生循環產業。
當前國內絕大部分瓶片加工廠屬于作坊式生產,生產中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為了解決廢塑料瓶回收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問題,海利集團建立起覆蓋華東蘇浙滬皖四省市的廢舊聚酯瓶社會回收體系,在上海、杭州、南京等重點城市設立11個回收基地,通過簽約500余家回收網點組成龐大的回收網絡,改變目前個體回收網點臟亂差、減少舊聚酯瓶回收和清洗加工過程形成的二次污染,把對環境的污染影響控制到最低,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如今,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大量廢舊可樂瓶、礦泉水瓶被整車整車地運到海利循環產業園,這些廢舊塑料瓶經過嚴格驗收、自動篩選、深度凈化和紡絲等流程后,被生產成優質的再生差別化長絲產品。這些產品能夠替代石油切片紡長絲,廣泛應用在服裝面料、家紡面料、裝飾面料等高檔紡織領域,大大節約了能源消耗。
不僅如此,海利循環產業園從“海陸空”全方位注重循環利用,致力于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環保示范區,如在資源利用上,回收利用廢舊塑料瓶;在用電節能上,利用空置屋頂,建設6MW光伏發電項目,投產后可供園區20%的生產用電;在節水上,引進雨水、廢水收集處理系統,可以將95%的廢水循環利用,年可節約用水50萬噸。
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踐行企業家社會責任
企業發展了,就應回報社會。創業20多年來,方光明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堅信真正的企業家要做奉獻社會的給予者,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寶貴品質。
方光明和海利集團的慈善公益事業從1997年起步,那年海鹽縣工商聯組織企業和貧困學生結對,資助他們完成從小學至高中的學業,而2003年縣慈善總會成立后,海利集團成為創始單位,方光明擔任副會長職務,從此他和他的海利集團走上了可持續的慈善公益之路。
設立海鹽縣中小學生愛心午餐工程、建設海鹽縣愛老敬老工程、開展大學夢慈善項目……方光明和海利集團也真正發揮了受益面廣、救急實用、精準扶貧的捐助作用。其中,“海利中小學生愛心午餐”工程獲得了浙江慈善獎優秀項目獎。
而最令方光明感到欣慰的是海利幫你圓大學夢項目,每年資助40多名大學新生,這一行動一直堅持到了現在,而慈善專項設立幾年來,方光明和海利集團已為4000多人次的貧困人群、孤寡老人提供資助,共為200多名貧困大學生圓了象牙塔之夢,為近4000名中小學校貧困學生提供了愛心午餐。
除扶貧助困助學之外,方光明還將社會責任延伸到社會公益、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譬如,方光明帶頭結對開發區新城村、東港村,以企業的名義認領河道,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共建“美麗鄉村”;為企業所在地海塘、百步等鄉鎮多次出資整修公路、修建橋梁、翻建養老院;為海鹽縣中醫院捐贈了高級救護車,給病人提供更周到的醫療服務等。
做企業要善于“謀事”“謀局”
方光明和他的海利集團至今已走過了20多年的創業之路,這一路走來,有泥濘,有風雨,更有陽光和彩虹,這20年的成長歷程,記錄了海利人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的歷史,也書寫了海利集團的輝煌歷程。
可以說海利集團是方光明的“心血之作”,也是“得意之作”,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海利集團發展得越來越好?中國有句老話:“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方光明作為企業“掌舵者”,他有智慧,有遠見,更有執行力,從而帶領企業穩步前進,不斷發展。
方光明認為,今天的海利集團,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化的經營管理機制,雄厚的產品開發能力,只要堅守誠信經營、雙贏互利的立業之道,不斷創新,開拓進取,定能立于不敗之地。
電話:0573-86188888
郵件:haili@zjhai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