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清山 就是金山銀山
杭州灣北岸靠近跨海大橋的海鹽縣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氣候濕潤,站在海邊,一陣陣海風拂過臉龐,很是愜意。海鹽海利環保纖維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靠近海邊的經濟開發區內,每天都有一車車的廢舊可樂瓶、礦泉水瓶運到這里,一年的數量多達200億只。這些廢舊的聚酯瓶子經過清洗、加工后形成瓶片,最后再做成滌綸長絲。這些不可降解的 “白色污染”就是這樣變廢為寶,成為了紡織工業的再生原料。
28個可樂瓶制成球衣
2016年11月26日的西甲聯賽,皇馬球員穿上了一款由“海洋回收紗”再造的環保球衣。而所謂的“海洋回收紗”其實就是從海洋里撈出來的可樂瓶,經過加工做成瓶片,再制成纖維,皇馬球員那套球衣就是用28個可樂瓶制成,讓人們認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以及循環經濟大有可為。
回收基地建設讓白色污染難題化解
全世界一年生產的聚酯瓶約有3000萬噸,中國的產出量約在600萬噸,這些“白色污染”不可降解,對地球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厥站埘テ?,加工再生纖維,已經成為化纖行業循環經濟的必由之路。在國內,大大小小的瓶片加工企業有數千家,絕大多數規模小,屬于作坊式生產,看似是循環利用,實際上生產中造成嚴重二次污染,加工后可用來紡絲的原料質量差。另一方面,舊聚酯瓶來源廣泛,雜質含量高、顏色各異、粘度不同等,瓶片原料性能差異大,紡絲性能差,生產高質量聚酯纖維困難。
海利集團以綠色環保為己任,集中在江浙滬皖等聚酯瓶源多、瓶質優的地區建立了500多個網點,并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自建了20個聚酯瓶回收基地,形成了從廢瓶回收-回收基地打包-運送公司處理的綠色無污的廢瓶回收體系。從而極大緩解了上流回收廢瓶時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
技術引領,踐行綠色責任
在收購的聚酯瓶中,白色的占60%,油瓶占15%,藍色的占15%,綠色的占5%。油瓶由于含雜質高、不干膠標簽難處理、瓶厚粘度高等因素,以前是不能用來做長絲的。從2013年開始,海利公司進行技術攻關,一舉突破了技術瓶頸,實現了油瓶瓶片紡絲。同時,以前很少使用的藍瓶、綠瓶也被用來做有色絲,通過技術創新,做到了聚酯瓶的充分利用,從原料上降低了生產成本。開發的再生滌綸POY、FDY、ITY三大系列產品上百個品種,運用于中高檔服裝、裝飾面料和縫紉線、地毛毯領域。
以廢棄聚酯瓶為原料生產高品質的再生聚酯纖維產品,海利集團以綠色生產踐行綠色環保責任,走出了一條產品高質量、過程低碳化的新路子,對資源綜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和責任引領作用。
創業20多年來,在海利集團業績不斷增長的同時,慈善公益事業也如同企業一樣在持續發展,為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作出最大的努力與貢獻。
海利集團的慈善公益事業從1997年起步,那年海鹽縣工商聯組織企業和貧困學生結對,海利集團結了3對。2003年縣慈善總會成立后,成為創始單位并擔任副會長職位。此后先后設立全縣中小學生愛心午餐工程、全縣愛老敬老工程、海利助困基金以及海利幫你圓大學夢等幾個慈善項目,真正發揮了受益面廣、救急實用的捐助意義。其中,“海利中小學生愛心午餐”工程獲得了浙江慈善獎優秀項目獎。慈善專項設立幾年來,海利集團已為4000多人次的貧困人群、孤寡老人提供資助,共為200多位貧困大學生圓了象牙塔之夢,為3700多名中小學校貧困學生提供了愛心午餐。
除扶貧助困助學之外,海利集團還將社會責任延伸到社會公益、教育等各個行業。在企業所在地海塘、百步等鄉鎮多次出資整修公路、修建橋梁兩座、翻建養老院;為海鹽縣中醫院捐贈了高級救護車,給病人提供更周到的醫療服務;在武原中學和海鹽高級中學設立了海利獎學金,先后發放獎學金近100萬元;嘉興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成立,海利集團作為創始單位捐獻了第一筆見義勇為基金。至今,方光明以海利集團名義累計慈善公益捐款已達2000多萬元,集團董事長方光明先后榮獲浙江慈善獎(個人)、浙江省光彩之星、浙江省光彩事業獎、浙江省全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嘉興慈善獎(個人)等稱號。 2014年9月,中華慈善總會將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頒發給方光明,以表彰他對慈善事業做出的杰出貢獻。
電話:0573-86188888
郵件:haili@zjhaili.cn